发布日期:2024-11-28 20:18浏览次数:
以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开门红,认真落实国家、省、州有关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州畜牧业生产一季度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一、畜牧经济运行特点(一)牲畜出栏平稳,肉奶总产量增长各类牲畜出栏6.413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5098吨,同比增长5.27%,奶类产量达799吨,同比增长8.86%。(二)肉产量稳定,价格平稳近年来,我州把发展牦牛、绵羊做为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了生产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加之牛羊市场价格高位稳定,养殖效益好,牛羊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1、1-3月牛出栏1.2765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3.14%。2、牛肉产量达1390吨,较去年同期增3.65%。(三)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产量较快增长,猪肉和仔猪价格上升。
1、目前生猪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出栏达3.882万头,同比增长10.1%。2、1-3月猪肉产量达3201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96吨,增长10.19%;3、全州畜牧系统采取有力措施,继续进一步加大了对“瘦肉精”、“三聚氢胺”等违规违禁药品的监测力度,更加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和动物卫生安全的监管,力争使其影响保持在最低程度。
(四)禽兔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价格稳步增长。禽出栏8.0858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9.77%;禽肉产量达151吨,较去年同期增11.85%。兔出栏4.40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13.25%,兔肉产量88吨,较同期增长11.39%,禽蛋价格平稳,农牧民收入有所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一是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农牧民“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未得到彻底改变,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和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需要,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还很突出,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草原超载过牧、退化沙化严重。二是规模化水平以及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畜牧专合组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户参与度不够高,同时实力不够强,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境外疫情多发,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加之畜禽疫病复杂多变,防控难度有所增大。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目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要求提高。而我州散养户比重高,产业链条长,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大,加之监管的质量标准、技术支撑、检验检测体系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五是畜产品价格波动大,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畜牧业持续增收。六是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抗灾保畜能力较低。
近年来,我州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牲畜棚圈建设等生产设施有一定改善,但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饲养管理粗放原始,生产水平较低。三、保障措施1、二季度是牲畜产仔高峰期,要保证产仔存活率,要做好抗灾保畜、接羔护幼相关工作。当前正值牲畜“春乏”难关,牲畜膘情较弱,又是寒潮连阴雪天气频繁发生季节,饲草饲料的贮备量已经部分消耗,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统筹协调、兼顾发展。
通过转变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有力增强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3、抓紧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省级配套资金项目实施的开工工作。4、加大工作力度,降低畜牧业发展风险。
一是动物疫病防治风险,需加强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搞好“春防”免疫和驱虫工作,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按照“内部净化,外防传入”的原则,努力构建清净无疫的良好环境。
要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防疫意识和能力,搞好动物疫病疫情监测,严格重大疫情公布制度,及时控制和扑灭动物疫情;二是畜产品安全风险,要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加大对饲料、兽药等畜牧业中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严厉打击杜绝非法生产和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动;三是市场风险。通过大力推行利益联结新机制,采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方式,向农牧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探索建立种畜禽、饲料、养殖、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合理的市场风险分摊机制,增强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本文来源:PG电子-www.lie-to-me-now.com